本文目录
民国一著名算命大师,算出自己活不过45岁,最后果真应验民国头号神棍:抗日名将给他磕头请安当弟子,一直活到解放后著名作家的笔名占卜算命之术在我国的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皇帝到平民都会算命非常热衷,古代的星象师或命理师更是地位极高,被尊称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人。
他们不仅可以预测一人之命,指导其破解改命,拥有好前程,甚至还可以预知一国命运,传说中的“武昭仪会当皇帝”就是命理大师算出来的。
即使到现在,公园街道上依然有算命大师,而且他们的客户还络绎不绝,网络上的星座大师,卡罗牌大师也是火爆至极。
但是常说医者不自医,算命的也不会给自己算命,可是民国著名算命大师林庚白却是一个奇怪的人,他竟然给自己算命。
可是算了很多次都是自己将会有一个凶兆,那就是活不过45岁。
尽管林庚白采取了很多破解之法,但是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45岁被日军枪击身亡,应验了自己的推算。
1897年,林庚白出生于福建,他自幼聪慧好学,被称为“神童”。
7岁时在私塾读书,便可出口成诗,8岁时便前往北京求学,13岁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京师大学堂。
但是林庚白热心政治,一心为国,1911年,年仅14岁的林庚白便与汪精卫、孙炳文等有识之士创立了京津同盟会,投身于革命事业当中。
林庚白也成为了民国年龄最小的革命者,宣统三年,林庚白跟随孙中山先生参与辛亥革命,后任职众议院议员和非常国会秘书,成为了政坛新秀。
为了救国于危难,林庚白秘密组织了“铁血铲除团”(即“黄花碧血社”),专门暗杀北洋官僚和变节的军阀党人。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林庚白追随孙中山先生继续参与护法运动,但是无奈革命形式混乱不堪,革命队伍也不全是纯粹的有识之士。
面对无法挽回的革命形势,孙中山先生愤而辞去了大元帅之职,看着政坛的混乱腐败,勾心斗角,林庚白心灰意冷,失望至极,转而也隐退了。
1933年,内心愤懑无法纾解的林庚白投身到了诗歌创作当中,他创办了《长风》诗刊,通过写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嬉笑怒骂时世,针砭时弊。
林庚白曾说自己的诗排第一,杜甫排第二,尽管狂妄至极,但是也确实有真才实学。
从此林庚白开始放浪不羁,是一个情场浪子,曾经追求过民国著名作家、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林徽因,最终以失败告终。
40岁时,林庚白遇到了20岁的林北丽,并对她一见倾心,林北丽是林徽因的堂妹,长相甜美,多才多艺,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由于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林北丽精通琴棋书画,特别擅长旧体诗,其实力与林庚白对上诗句不在话下。
遇到如此充满才情的女子,林庚白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最终抱得美人归。爱情激发了林庚白的创作欲,在诗歌的创作上,林庚白更加怪诞,被称为“中国一代诗人。”
弃政从文之后的林庚白开始韬光养晦,研究起了命理学,经过多年的研究,聪慧的林庚白便研究出了周易的奥秘,出版了著名书籍《人鉴·命理存验》。
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顺复辟称帝,悲愤不已的林庚白通过命理学的推算预测了袁世凯即将暴毙。
林庚白的本意是借此诅咒表达反袁情绪,激发民众的革命气势,但是没想到最后的结果竟和林庚白预测的一样,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突然就病亡了。
这件事情让林庚白的名声大噪,上流社会很多的达官贵族富家太太们纷纷来请林庚白算命。
林庚白通过徐志摩的生辰八字,推算预测徐志摩会死于非命,果然徐志摩坠机身亡。
后来林庚白预测的章士钊入阁、孙传芳入浙、廖仲恺死于非命、汪精卫难逃六十岁的大劫等都一一得到了应验。
就这样,林庚白成为了民国著名算命大师,他的命理学风靡全国,对于来算命的每一个人,林庚白都会收取500个大洋,但是依然挡不住络绎不绝的人群。
常说算命之人不能给自己算命,但是沉迷于命理之学的林庚白竟然给自己算了一卦。
无奈这是一个凶卦,卦象显示林庚白四十五岁时会有一个大劫,会死于非命,给自己算完命之后,林庚白整日忧心忡忡,过得提心吊胆的日子,非常害怕自己短命。
1937年,南京陷落,为了躲避战乱,林庚白与妻子林北丽来到了重庆,在重庆,每次日军轰炸后,林庚白都要将自己的八字重新推算一遍,希望能找到破解之法。
直到有一天,林庚白遇到了看相名家陶半梅,林庚白迫切地请陶半梅为自己看相。
陶半梅看过林庚白的面相之后,同样得出了林庚白会死于非命,难逃50岁大劫的预测。
内心大惊的林庚白连忙问有没有破解的方法,陶半梅建议林庚白到没有战乱的乡下去躲一躲。
随后,林庚白结合陶半梅的面相之法,自己又推演了一遍自己的八字,林庚白得出了自己只要到没有战争的南方,就可能会逃过一劫的结论。
看着这个生机,多方思考之下,林庚白决定带妻子移居香港,于是,保命心切的林庚白立刻行动,1941年12月1日,林庚白便于妻子从重庆乘飞机飞往了香港。
无奈世事难料,林庚白刚刚达到香港一周,也就是12月8日,太平洋战争就爆发了,日军很快便占领了香港。
12月9日,林庚白出门采购生活物品,被巡逻的日军发现后射杀,当场身亡,一代才子就此陨落,年仅45岁,与他推算的时间完全一致。
虽然现在有学者考证,林庚白的死亡是因为日军为了震慑在香港的爱国人士而故意杀害造成的,但是与他自己的推算确实又惊奇的一致。
所以这其中奇妙又有谁可以说得清楚呢?
民国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新思想激烈碰撞、传统与现代的快速融合,使得这个年代出现了许多或极端或光怪陆离的事情。比如一代大师胡适,曾大力推崇西医并主张废除中医,最后却被中医治好了病根。还有许多名家,甚至提倡废除汉字。而在鲜为人知的三教九流中,有这么一号人物,完全算得上是民国时期的头号神棍,以至于一省军政大事他都能插手。此人姓刘,名从云,于光绪九年(1883年)出生在四川威远。刘从云在私塾读了12年,并没有读出个什么名堂,再加上晚清的中国动乱不堪,他自己也认为死读书考功名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于是他便一股脑地开始学习看相、算命等封建迷信的学问,并拜了江湖术士为师,潜心修炼。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出山,刘从云给自己起了一个道号:白鹤,由此开始了他招摇撞骗的一生。刘从云自己提出了一个「”一贯先天大道”,将传统的佛、道、儒三家的学说杂糅,大肆宣杨「”浩劫临头,沧海变桑田,信道可免”。恰逢清朝灭亡、民国成立,何方势力暗潮涌动,国家又陷入了一个多事之秋。在这种社会氛围和时代环境之下,刘从云的学说被广泛追捧,立刻就火了起来。再加上他精通看相等技巧,并且一连多次灵验,以至于川中百姓尊称他为「”刘神仙”,他也有了向军界发展的资本。当时的中国很乱,四川则更乱,各方投机政客、地方上的富绅土豪、袍哥大佬、大小军阀,将四川搅得天昏地暗。在四川的军阀中,当数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森和王陵基5人最为强大。他们表面上有说有笑,实则却都巴不得其他人原地暴毙。但这5个人却一同拜在了刘从云门下,成为了师兄弟。刘从云还给他们各自起了道号:「”玉宪”、「”玉猷”、「”玉齐”、「”玉勇”和「”玉豹”。又因为5人的名字中,分别带着五行中的一象,所以他们又被并称为「”金木水火土”。在他的这5个弟子中,刘湘当是最为出名的,他是著名的抗日名将,曾许下「”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的豪迈誓言。但他也将刘从云捧到了天上,4万大洋在当时是一个军一月的花费,却被他拿来给刘从云修建了「”神仙府”。给刘从云请安时,他一个四川省***主席也带头下跪磕头。刘湘号称「”四川王”,他给刘从云磕头请安是什么影响?川军基层军官高达九成抢着拜师,刘从云这样一个不是军人的人,就这样成为了川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事实上刘湘只是把刘从云作为他的政治工具,刘湘收下一个团长曾说:「”请杀妖人以谢川军,否则四川将来之糜烂,将百倍于今日!”但刘湘对这句话,并没有任何反应,不仅没有惩罚诋毁刘从云的这个人,反而还重用他。 1934年,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境内,四川诸军阀开始「”六路会剿”,刘从云被刘湘推上了「”四川剿匪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位置。刘从云和往常一样占了一卦,选定了「”良辰吉日”,却被红军打得溃不成军。「”刘神仙”的仙术不灵之后,刘湘也找到了赶走他的借口。1936年,刘湘与刘从云决裂,得知刘湘要杀自己,刘从云连忙逃命,直奔上海滩。川军出川的第二年,刘湘突然病逝,年仅48岁。刘从云趁机为自己造势,说刘湘是因为不听自己的才会暴毙。这也让他在上海滩赚足了眼球,他也趁机打出了「”相天下士”的旗号,排队找他算命的达官显贵不计其数,就连杜月笙也对他尊重有加。解放后,刘从云逃回了老家隐姓埋名,但还是没能躲过搜捕。1955年,刘从云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还没来得及执行,刘从云就因病去世了。他荒唐而离奇的一生,也成为了一个笑话。
1、舒庆春,笔名老舍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
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2、管谟业,笔名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周树人,笔名鲁迅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4、谢婉莹,笔名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5、沈德鸿,笔名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1916年与郑振铎、叶圣陶、王统照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现实主义文学,任《小说月报》编辑、主编,《民国日报》主笔。
1928年东渡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与巴金等人在上海合编《呐喊》、《烽火》,后任香港《文艺阵地》主编,新疆学院文学系主任,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赴延安在鲁艺讲学,后在重庆、香港等地从事文化活动。
1946年访问苏联,回国后任《小说月刊》主编,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人民文学》、《译文》杂志主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3月27日,茅盾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