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表示立足在冬季了。
它通常发生在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每个节气都有三候,以描述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气候、物候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立冬有三候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天气降寒(天寒地冻)
立冬到了,天气转凉,人们感到刺骨的寒冷。
这正是采摘豆类的好时节,因为天气已经足够冷,所以豆子中的淀粉质含量也足够高,品质甚至比春节还要好。
因此,在这个节气中人们会开始采摘豆类,准备储备足够的食品。
二、水成冰(水始冰)
这个时候,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并逼近零度,而这也意味着天上的云已经变成了雪花,地面的水已经结成了冰。
在这个季节里,许多地方都会出现第一场雪,其实对于北方的人们而言,立冬也是探究雪的季节。
人们在这个时候也会将车子挂上雪链出行,保障自己的出行顺畅与安全。
三、蟹坼大水(蟹脱毛壳藏泥中)
立冬的第三候则是蟹坼大水,意思是此时气温虽然会很冷,但海里仍会有许许多多的螃蟹,它们会在这个季节里脱掉身上的毛壳而成为软壳蟹,生活于湖泊、河流和河口附近的海岸线上。
而这个时候,人们则开始品尝洞庭湖区广告溪之类的大闸蟹。
总而言之,立冬代表了冬天的正式到来,且气温的下降也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变化。
在这个节气中,人们在寒冷中也有了寻找美食和享受冰雪的乐趣,这为我们平凡日常生活中增添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