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不挂山水,西不挂花鸟,这个诗意的词语,描述了人们独具的审美观。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这是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约束下,人们的审美观与生活方式不断发展,创造出无数名家和技艺。
今天,我们回顾这个新颖的说法,追溯其根源。
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它来源于中国传统艺术。
在中国,山水画与花鸟画一直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画种。
在这些画作中,艺术家通常不会将二者混杂在一起,而是将它们分开进行描绘。
山水画强调风景的壮观与自然的气息,而花鸟画则强调花鸟的形态和颜色特性。
这种对于自然界的细腻观察,源于古代道家哲学中“观象以求真,观其变化而得其正”的思想,以自然为师,从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其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强调各种艺术门类的专业性。
山水和花鸟都是美术中的重要门类。
在它们之前,古代中华文化也有医、卜、农、兵等专业,这些专业的人才有所依托,有独立的职业地位。
后来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这种意识被弱化,但是在中国的美术界,人们仍然坚持这种专业性。
这种专业性,对美术家的创作也会带来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中,“东方”和“西方”也是非常不同的两个概念。
对于“东方”,人们通常想象它是神秘和细腻的,而“西方”则是大胆和直率的。
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东不挂山水,西不挂花鸟”的说法,其实是整个东方文化中一个细节的体现。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种文化价值观已然被我们现代社会所遗忘。
虽然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中国画中这种东西南北各有不同的风格,但是这种意识已经不再是当今我们的底层信仰。
现代社会的艺术,更多地是带有大众气息。
适应消费的市场而生的艺术风格,往往是一种随波逐流的风向。
而对于严格遵循传统文化理念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则显得不太现实。
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没有冲突,但是人们往往选择流行和现代的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这种更新换代,可能会遮盖了许多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东不挂山水,西不挂花鸟”的意义,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人类的精神典范,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珍视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给予我们的文化价值。
虽然我们逐渐走在了多元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但是这种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依然是我们寻找自己文化根源的重要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