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路边算命先生的话可信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古人测字的几个小故事,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路边算命先生的话可信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张国荣怎么去世的古人测字的几个小故事古代有趣的对联故事楼上的基本是全部胡扯。哥哥是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受病情影响而死,恳请不清楚的朋友不要自作主张乱答,请尊重逝者。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在抑郁症患者的名单中,有很多历史名人: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文生梵高(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文斯顿邱吉尔(英国首相)、玛丽莲梦露(美国影星)。还有我们所熟知的张国荣(香港明星)、崔永元(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张国荣自杀真相揭露:
2003年的4月1日18时41分,绝望的张国荣从中环文华东方酒店16楼的窗口纵身一跃,无奈地结束了自己46岁的绽放生命。关于张国荣自杀当天的情况,不同媒体的不同报道有着不同的说法。在2003年的4月1日,张国荣有没有见到唐先生和英俊少年约会?张国荣最后的异常表现是什么?张国荣临终遗嘱又写了什么?这一切只有张国荣生前挚友陈淑芬女士知晓,作为陈太的好友,记者在哥哥(张国荣昵称)去世后很长时间不敢向她提及有关哥哥的任何话题。因为哥哥就是陈太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哪怕轻微地碰触都会让陈太伤心欲绝。直到哥哥离开我们之后的第5个月,记者才和陈太正式坐在一起,从其它话题渐渐过度到哥哥去世那天不忍回首的伤感往事。
张国荣最后的声音他说要看清楚香港
记者:陈太我想问您一个肯定会让您感到非常伤感的问题--关于哥哥离世那天的很多情况,每个报纸有不同的写法,但不同的报道都不相同,我很想知道2003年4月1日那天到底发生了生么样的事情。
陈太:那天哥哥约了朋友出来吃饭,我就打电话给他,但是是唐鹤德先生接的电话。我说:“Leslie(张国荣英文名)在哪里?”他说:“他说出去走走。晚上七点钟我约了他一起打羽毛球。”那我就问唐先生哥哥在哪里了,他说他在中环一代跟朋友喝茶,我说:“那好,我给他打个电话,一会我再联络你。”
记者:你拨通哥哥的电话了吗?
陈太:因为我的写字楼在湾仔,离中环比较近了。我就给他打电话,他没有接听我的电话。我听到的是留言信箱,于是我就留了言,让哥哥有空打给我。我没有想到,他很快他就打给我了,因为我以为他在跟别人谈事会占用一段时间。
记者:哥哥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呢?
陈太:接听到他的电话后,我就问他在哪里。他说他还在中环,我说在中环干什么,他说在喝茶。我说跟谁喝茶,他说只有他自己。我还埋怨他自己喝茶也不叫我,我提出要去找他,但是他又说他要走了。我问他要去哪里,他说去Shopping。于是我就说要和他一起去shopping,他也同意了。我知道他七点钟又要和唐先生去打球,低头看看表也没有很多时间了,就要放下电话去找他。
记者:这时候您没有觉得哥哥有什么不对劲吗?
陈太:就在我要放电话的时候,他说想趁这个机会看清楚一下香港。我问他要看清楚香港干什么,这时我听出来他好象有些不对劲了。然后我说你到底走了没有啊,你没走的话我就过来找你。哥哥说那好,那你过来吧。我直接坐计程车去了中环的文华酒店,但是在前厅我没有看到他。然后我去了我们常在一起聊天的一个咖啡厅,我一进去人家就问我几位啊,我说我找Leslie。然后服务生说好像觉得他不在这里。我说我们约好了,他一定在这里,我就在那里兜了一个圈没有找到他。
张国荣并没有情敌媒体根本就是胡写
记者:有报道说哥哥自杀当天看到唐先生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很生气,看来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呀?
陈太:没错。那些媒体根本就是在胡写,那天唐先生根本没有看到哥哥,哥哥在酒店等候的是我。没有看到他之后,我就再打他的电话,这次他接了电话。我说我到了你在哪里啊,他说他刚刚出去了,让我在那里先喝杯茶等一会,他很快就回来。然后后来我就一直等他,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见到他。事后我想,这个时候他自己一个人可能在想很多东西,思想肯定在进行激烈的冲突。
记者:您后来怎么又来到酒店门前看到那伤心一幕的呢?
陈太:等了40分钟后,我接到了他的电话,“你五分钟之后在酒店门口等我,在正门,然后我就会来了。”因为我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六点半了,然后他七点钟又要去打球,肯定时间不宽裕了。我知道哥哥是开车出去的,所以我就很着急地埋单出门。因为我知道酒店门前这个地方是不可以停车的,可是我很快就出去了,一直在门口等也没有看到他。
记者:是不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陈太:等了5分钟之后吧,突然有一个很大的声音传来。我一听,就觉得好像有一些东西掉下来似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声音。然后我朝声音那个方向一看,看到有一个东西掉下来摔在地面上,酒店门口有一些护栏被坠落物砸断了。当时因为我看到一个人,人的旁边有一辆巴士,我就以为是交通意外。我就立刻转身叫那儿的人(酒店服务生)出来,我说撞伤人了,你快点去找救护车。
记者:你那时还不知道跌落在地面的是哥哥,对吗?
陈太:是的。我当时想,哥哥那时正在生病(忧郁症),我怕他看到那个场面会受到刺激,于是就快点跑了过去,想把他的车劫停,不让他看到这里的情况。但是一跑过去之后,我就想还是不要了,要是他还没有到呢?要是他正在堵车呢?要是他还没有到最好,后来我就想跑到街口去把他的车劫下,那他就不会经过这个地方。
不敢相信那是哥哥他是不是张国荣
记者:你又是怎么发现情况不妙的呢?
陈太:因为我一给他打电话,电话又回到刚才那段录音留言,于是开始觉得有点问题。因为他刚刚还开着电话,为什么现在没开?而且他应该是在开车呀!哥哥没有开电话让我觉得有一些奇怪,我就又跑回去去看了一看。我没有敢走近去看,我去到那边还在让服务生找救护车……
记者:那么说媒体报道的情况完全是错误的了?
陈太:对,说哥哥当时是看到唐先生了,而且还说有一个小男生跟着完全是胡说八道。哥哥根本就是约了我,没有约别人,唐先生也根本没在现场,那时唐先生正在打球。
记者: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哥哥和唐先生的感情吗?
陈太:他们两个已经是二十多年的朋友,感情一直都很好,完全没有所谓的争风吃醋。只是唐先生的助理我觉得很可怜的,比如唐先生只是请了一个人来帮他忙,现在这个人好象变成了半个公众人物,很多人非要说他是哥哥的“情敌”。你说这样有多可笑?你要是辞掉他,让他再去别的地方找工作,我觉得都是很困难了,无端端他请一个助手,就变成是他的情人了,我觉得这个说法真是无聊的不得了,而且很多人(记者)都知道根本没有这回事,可他们为了所谓的“爆炸性新闻”才非要这么写。
记者:您是到了医院之后确定跌落下来的伤者是哥哥的吗?
陈太:是,到了医院才知道。因为我一直不敢去相信,也不想去相信,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所以我一直都很不安,所以跟着救护车去了医院。到医院后,我问一位到场的警员,刚刚进来的那个人现在在哪里,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我说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只是怀疑他是我的一个朋友。然后那警察就看着我,问:“他是不是张国荣啊?”因为那位警察认得我,所以他才会这样说。我当时就……(泣不成声)
记者:您确认伤者是哥哥后,又做了什么事情呢?
陈太: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我的保安,让他们保护哥哥的遗体不要让媒体给拍到,因为他是最生气这个的了。很多人找我,叫我写一本书啊、邀请我访问啊,我都没有,因为没有什么好写的了,就希望他们不要乱写。(哭)
他的遗书在律师楼病痛让他写下遗书
记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哥哥遗书的不同版本,您能澄清一下吗?
陈太:他跳楼前没有写什么遗书。他的遗书很早之前就已经写好了,并且交给了一个律师。
记者:哥哥为什么提前就要写好遗书呢?
陈太:写遗书是因为他这1年被病(忧郁症)折腾得非常得厉害。
记者:当时哥哥的病情是怎么样的呢?
陈太:他是忧郁症。他这个病呢就是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控制他自己的情绪,就好像他自己的手啊、脚啊有时候都没有办法控制,所以他很困难,他连看医生都不敢去看。他去找人家拿药都会被人家(媒体记者)写他去看一个精神病医生,那你知道他自尊心很强嘛,他怎么可以让人家这样写,而且传媒一写就乱写的,不会写的很清楚,那个时候任何这些东西对他来讲都是一个刺激。
记者:他之前写好遗书的内容是什么呢?
陈太:这个遗书好像是因为他怕有事情发生,现在人写遗书也不是一个很不正常的事了。他是写了一些文字主要是交待他身后的事情,然后还有要谢谢一些人。
记者:您能肯定哥哥在现场没有写东西吗?
陈太:他在现场只是写了一张纸,谢谢某一些人,就是说他是有病。但是那决不是遗书。
记者:哥哥和唐先生以前是如何面对绯闻的呢?
陈太:以前有什么绯闻、有什么事的话,他们俩个都不去澄清、不会去回应,但是他们会用行动澄清一切。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如果唐先生不去说话,不去澄清的话,这样对唐先生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特别对离开我们的哥哥他来讲也是不公平的。唐先生要求我做这个事,所以我就跟传媒做了一个访问,但是我只是跟《明报周刊》的记者讲了一些情况,因为我可以信赖他们可以把这个事实写出来。
不良报道伤害了他糟蹋了整个演唱会
记者:陈太您觉得哥哥为什么会想不开呢?是自己太累了吗?
陈太:我觉得他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这一年没有看过他病状的人不会知道他有多么痛苦。要是你接触一些患了忧郁症的病人的话,可能你会有所了解。但是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一类的病人,后来因为他有这个病,我开始陪他一起去看医生,医生给我们看了很多资料,说一个忧郁症的病人会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所以我才开始了解,了解很多很多。你无法想象他多么希望他自己好起来,他一直在看医生,他没有办法接受他是有这个病的现实,因为他什么都有,现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怎么这样的一个人会有忧郁症呢?不可以想象的!别人都不会相信的,怎么可能呢?
记者:您能不能讲一讲哥哥身患忧郁症的具体原因呢?
陈太: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很多积累下来的东西。最大的原因就是演唱会带给他的伤害,他的演唱会用心做得那么好,然而却受到了那么大的打击。我们的最后一站演出为什么要重回香港去做呢,就是我想要给他一个支持,因为有些人之前根本不懂得看。香港以外地方的媒体都很有水平,他们会用心地去写整个演唱会的演出情况,不会狗仔队。他们(香港狗仔队)的报道中,演出当晚唱的什么歌、灯光、音响怎么样的情况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只是写了长头发,还配发了一张走光的照片,把整个的演唱会都给糟蹋了……(哭)。
记者:哥哥什么都拥有了,是什么原因让他患上了这样的病呢?
陈太:关于演唱会的报道。很多事情哥哥都很介意,却只能闷在心里,无法说出来。(哭),一闲下来的时候,他就会想,可能很多让他委屈的事情使他开始得上这个病。他得病的时候自己并不知道,直到后来这个病就开始有了一些病态反应:好像手振啊、睡不着啊、出冷汗……发生这些情况的时候,他就去看医生,所有医生都说他身体上是没有问题的,肝很好,心脏很好,什么都很好。他就觉得好奇怪——我基本上没病啊?那我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睡不着,为什么会有这些状况呢?因为哥哥一直都是很注重健康的,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不大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夜生活的一个人。那么健康的一个人会有什么病呢?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很多好像不正常的现象呢?我们也搞不清。所有检查的每个医生都说他没事,专科医生也都说他没事情。
病情发作痛不欲生最惨时真让人心疼
记者:哥哥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陈太:哥哥自己从来也都没想过要看精神科医生,他最惨的时候真的很让人心疼。他发作起来时所有的筋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开了一样,痛得很厉害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病情,把他折腾得非常的惨,简直让他痛不欲生。而且他还有很多工作去做,他每一件工作都不敢去答应,他很想去做,但是没有办法去答应人家去做。因为一答应了,要是他病发没有办法完成工作怎么办?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世前的一年是很痛苦的一年。
记者:您现在的状态怎么样?
陈太:其实我真的很想念哥哥的(哭)。一个人的时候,一想到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
记者:陈太您也不要太伤心了,我觉得这样可能对哥哥来说也未尝不是好归宿,因为他太追求完美了。
陈太:我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他不想变成一个……因为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好,医生都说不出来。他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况,最害怕在公众场所要是出现什么问题,被人家一写显得他怎么样,他真的是不愿意让这些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所以这个选择(哭)……我知道,其实他是非常舍不得的,他不愿意,他只是希望自己快点好,医生说他可以喝一点点红酒,没有问题,但是他一点也不喝,因为他想快点好,每一件事情一点点他都很敏感,想快点好,可是好像越来越差(哭)。
同字不同命
有两个读书人赴乡试,他们都以‘立’字求测,测字先生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会高中,而另一个人会有丧事。”结果后来果然应验。”
有人问其中的道理,他说:“丧父者问的时候,恰好有人汲水从这里经过,因此是个‘泣’字,断他有丧事。考中者问的时候,恰好旁边有人站在他身边,这样就是‘位’字,位寓意占据一席之位,或地位高升,因此断他考中。”
一字断终生
清朝时一个人写一个‘羲’字请断终身大事,测字先生是这样说的:你是属羊的,孤独终生。‘羲’字拆开,从‘羊’从‘我’,是只剩下一个属羊的我,孤寡一人。
某人以‘瓜’字问父亲病况,测字先生以儿子的‘子’与瓜字相合,是个‘孤’,断其父凶多吉少。
崇祯皇帝测字问国事
闯王李自成兵困北京城,大明江山眼看大势已去,可是崇祯皇帝仍不死心,坚守不出,做最后的挣扎。闯王义军几次攻城都损失惨重,军师宋献策献了〝攻心,之计。如此这般向闯王说了一遍,闯王连连点头。
这天,军师宋献策扮成个测字老先生,混入京城。在皇宫附近,摆下测字摊。宋献策早就听说崇祯皇帝十分迷信,常招些江湖术士进宫相面、卜卦。每日早起,必弃干清宫中拜夭求佛。洛阳失守,崇祯叔父被刺,崇祯早已感到凶多吉少。
这天,崇祯皇帝带着太监王德化,穿着便衣溜出皇宫。见宋献策测字摊上的招牌写着〝鬼谷为师,管格为友助几个大字,心里一动。心想,平日召进宫来的江湖术士,当着我面尽说些阿谈奉承的话,今日这测字先生,不知我的身份,我何不测上一字。想着,便给王德化使个眼色凑上前去。
王德化向宋献策尖声尖气的问道〝先生,我家主人想测一字。〞宋献策抬头一看,便知他是太监,再看看坐在一旁的崇祯,心里也就明白了。忙笑问道:〝不知客官想测何事?,王德化答道:〝想测测国事。〞宋献策顺手拿起桌上的毛笔递给王德化说:〝请客官动笔。〞
王德化提笔写了个〝友〞字。宋献策仔细端详了一下〝友节字,思索片刻道:〝客官,不妙啊,你看〝友〞字这一撇,遮去上部,则成‘反’字恐怕是〝反〞要出头了〞崇祯一听,大吃一惊。
王德化见崇祯面色骤变,连忙摇手道:〝不,不测这个‘友,字,是这个‘有,字。〞宋献策又端详了半天,不言语,只是不住的摇头。呆了好半天,才轻声说道:〝这个‘有,字,更是不祥。你看‘有,字上部是‘大,字缺一捺,下部是‘明,字,少半边。按此推测,这大明江山巳去一半呀,〞王德化一听,吓的直冒冷汗,忙说道:〝不是这个‘有,字,是‘申酉戌亥,的‘酉,字。〞宋献策不言语,不住摇头。
崇祯着急的问道:〝先生请直言〞宋献策叹了一口气说。〝此字大为不祥,不便多言。〞崇祯听罢,心神不安,硬着头皮道〝先生不必隐讳,说吧,〞宋献策假装神秘的说道:〝客官,切莫外传,看来大明江山亡在旦夕,你看这‘酉’字,乃居‘尊,字之中,上无头,下无足〞宋献策的话还没有说完,崇祯只觉的头昏目眩腿脚发软,早已瘫倒在地。王德化见事不妙,忙搀扶崇祯回宫去了。
第二天,崇祯皇帝便带着王德化在煤山自组身亡了。北京城不玫自破,闯王义军不费吹灰之力开进了北京城。至今,〝崇祯测字——亡在旦夕〞这一歇后语还在流传着。
曾国藩测字
清朝名臣曾国藩在京为官时,常微服到民间暗访。有一天早朝回来,他又脱去官服,换上便装,独自从花园的角门走出去,来到人声嘈杂的大街上。曾国藩在熙攘的人群中慢慢走着,猛见街口有一算命摊,卦旗上写着〝测字看相〞四个大字。曾国藩一时兴起,便向那算命摊走去。算命先生见来了客人,忙起身打招呼:〝这位客官,您是看相,还是测字?〞
〝测字。〞曾国藩不假思索随口回答。〝请客官赐字。〞算命先生打开砚台,递过毛笔。曾国藩提笔蘸墨,在纸上一挥而就写了个〝人〞字,随即将笔搁在砚台上。没料想那笔没搁稳,竟从砚台上滚落下来,停在刚写的字上。
算命先生一看,大吃一惊,又抬头打量了一下曾国藩,赶忙谦恭的施礼道:〝曾大人,恕小人无礼,敢问大人问的什么事?〞曾国藩一怔,没想到这人能识破自己的身份。但他表面不露声色,淡然一笑,道:〝本人无事,只随便看看。〞
〝那好,不远送大人。〞算命先生不再多问,机敏的拱了拱手。曾国藩回到家中书房,仍想着刚才的事:那算命先生与我素未谋面,如何能识破我的身份?是果真有过人才智,还是胡猜瞎测、歪打正着?于是,他把府中师爷叫来,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话说那算命先生目送曾国藩走远,心里着实吃惊不小:当朝重臣微服测字,究竟是福是祸?正思忖间,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绫罗绸缎的人,带着两个随从来到摊前。那人一下马,便大声吆喝:〝让开,让开,大爷要测字。〞未等算命先生开口,就抓起桌上的毛笔,在纸上画了一个〝人〞字,随即把笔扔在纸上。
算命先生看了来人一眼,冷笑一声:〝小子莫在这里狐假虎威,回去好好侍候你的主子。像你这般莽撞无礼,小心主人给你苦头吃。〞那人见算命先生戳穿他的底细,顿觉脸上无光,赶忙带着随从灰溜溜的走了。过了不到一个时辰,摊前又走来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那汉子虽衣着光鲜,但面色灰暗,两眼无光,行为猥琐。算命先生问明来人要测字,便递过毛笔,要他写在纸上。
〝我没读过书,不会写字,口述可以吗?〞
〝那你要测什么字?问什么事?〞算命先生问道。〝我想测个‘人’字,问现在的吉凶。〞算命先生点点头,对汉子说:〝按你刚才报的字来看,你的祸事并未脱身,还有牢狱之灾。〞来人一听,大吃一惊,赶紧转身走了。
暮色将近,算命先生正要收摊回家,过来一位清瘦老者。老者自称是曾府的师爷,说曾大人请先生到府上一叙。算命先生看来者似无恶意,心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便随师爷来到曾国藩府第。在书房里,曾国藩笑着对算命先生说:〝本官今天上午到先生摊上测字,先生是如何看出本官身份的?〞算命先生躬身答道:〝小人不才,说出来大人莫怪。大人来测字时,我看大人气宇轩昂,威仪不凡,已有几分敬意。大人所写‘人’字,刚道有力,正是广为传颂的‘曾体’。那笔滚落下来,横在人字上,正暗合‘大人’之意。另从大人讲话口音来看,定是湘籍官员中‘曾、左、彭、胡’四位大臣中的一个。再根据大人的年龄和百姓对大人相貌的描述,因而敢斗胆确定是大人无疑。〞曾国藩听了,连连点头。又说:〝后来又有两人到先生摊上同测‘人’字,实不相瞒,皆为我所指派,一为府里当差的师爷,一为牢里在押的犯人,不知先生又是如何识破他们的?〞算命先生答道:〝那师爷虽穿着华贵,又有随从在后,但其举止粗鲁,缺少教养,所写之字歪歪斜斜,绝非读书做官之人。尔后笔搁纸上,恰巧竖在人字中间,形成一个‘小’字,暗喻来人出身卑微,因而断定他是官府衙门里的奴才。至于那个犯人,小人见他精神萎顿,面目无光,远处又有两个捕快盯着,因而推测他是个在押的犯人。另外该人不会写字,只口述一个〝人〞字。口里加人,岂不是一个‘囚’字,据此可作出判断。〞曾国藩听了,心里暗暗佩服算命先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曾国藩向来是个爱才之人,见算命先生机敏过人,便把他留在府中作了清客。
一、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
二、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
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
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
三、切瓜分客
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三跳,跳下地。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
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
这样,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
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
四、小于谦答对显文才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乐进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幼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向高远。读书过目即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谦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上学,一天,被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了。兰古春针对他的模样,就戏弄他说: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立即应对:狗嘴何曾出象牙。兰古春自讨没趣,匆匆而去。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今后不能再替我梳双髻了。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巧又路过学堂,看到于谦的头发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戏道:三角如架鼓。于谦随声就应:一秃似擂槌。
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楝梁。”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马上应对:他年独占麒麟阁。好掺和啊,知道挑这些字我都没打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坊,上面写著三个字:癸辛街。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要对个地名对,恐怕不容易。”不料,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加惊讶欣喜,因为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
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五、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代学者邱浚,字仲深,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青云足下生。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焉知鱼不化为龙?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长大后,果真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间中进士,授编修,成化年间为国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他天性好学,反对“文尚险怪”,熟悉国家典故。
他认为夏德秀编写的《大学衍义》中,治国平天下的条目不够完备,于是博采群书,加以补充,称为《大学衍义补》。晚年右目失明,乃坚持阅读,披览不辍。
关于路边算命先生的话可信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