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肖星座 > 文章页面

国内最有名的算命先生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尊称对方为老师

算命先生不认识你,为啥还能准确说出你的信息 别再傻傻被骗了

本文目录

福安订婚习俗!男人四十过生日叫做什么寿星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尊称对方为老师

福安礼仪习俗

婚嫁

算命先生不认识你,为何却懂你家几口人 以前太傻都被骗了

封建社会里,男女婚嫁一向由父母包办。传统婚姻礼仪,习惯上有说合、送小帖、送大帖、送日子、送礼鱼、迎娶这几个阶段组成。虽然名称不同,但仍然可以看出古代婚姻六礼遗留的痕迹。

成婚前礼仪

说合

男女到了婚嫁年龄,家长就着手给儿女物色对象。一般由男家父母托媒人向女方求婚,倘女方父母同意,就开具女儿生庚,男方将双方生庚放到灶君神龛里,经过一段时间,家中一切顺利,就可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青年生庚八字有无“冲”“克”现象,俗称“合婚”。

下小帖

合婚认为男女生庚无“冲”“克”后,男方家长与女方家长就聘金、聘礼、妆奁、婚期等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由男家择吉日送礼到女家,为小聘,俗称“小定”。

送大帖

男家再次选择吉日,送乾坤帖、聘金、聘礼、布料至女家;女家回送以糕果,并送新郎布料,为大聘,俗称大定。这是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

“送日子”

送过聘礼后,男家再给女家送礼,并将选定的结婚日期通知女家。至此,男家等着迎娶新娘,女家忙于准备陪嫁妆奁。

迎娶礼仪

迎娶前一天,男家大抵杀猪,送“压轿肉”给女家,女家则于同日把准备好的妆奁,分门别项,由两个执事以一杠抬一项,叫“一杠”,“迎杠”队伍在鼓乐、鞭炮声中列队而行,煞是气派,所以当地歇后语有“陪三十六杠——满路红”,这是有钱人家“迎杠”展示豪华场面的写照。当晚,新郎、新娘各自祭拜祖宗。新娘还得向其亲属长辈行拜别礼。

迎娶之日,女家设午宴请亲友,俗称请“出门昼酒”。男家摆酒席遍请亲友,俗称请“新妇酒”。午宴后接亲队伍前往女家。清代富人家接亲很排场,接亲仪仗队以大铜锣开道,后面有彩旗、大红宫灯、宫扇、凉伞、鼓乐、花轿相随。民国初,县城还有专门出租各式花轿的店铺。花轿到达女家,新娘凤冠霞帔,盛装而待,上轿前必须伤心哭嫁,以避凶煞,并与各兄弟举行“分家契”仪式,最后由全福的长辈搀扶上轿。弟妹各一人伴送前行。花轿大抵天黑到达男家,再由男家全福长辈出来,揭去轿门上的“轿前符咒”,点火焚化,然后开启轿门,“正中姑”(全福小女孩担任)请新娘下轿,再由“伴娘妈”(通晓当地婚姻礼仪的老妇)搀扶到大厅,等待举行拜堂成亲大礼。当花轿到男家大门口时,新郎及其父母兄嫂必须上楼回避,以示身份尊上,将来镇得住新娘。经“子弟官”(全福小男孩担任)来回上楼三次相请,新郎身着长袍头戴礼帽,下楼与新娘拜堂,三跪九叩礼毕,新娘由全福长辈持喜烛、捧斗灯(在围上红纸的红漆圆形木斗内置大米、红蛋、镜子、剪刀、尺子、筷子、戥秤、点燃的油灯而成),缓步引入新房,新娘进入新房后端坐床沿,让人观睹,俗称“瞧新妇”。拜堂后,大厅上摆起晚宴请亲友,俗称“请接亲酒”。一般午宴的“新妇酒”宴请女宾,晚宴的“接亲酒”宴请男宾。“接亲酒”罢,另备一桌精美丰盛的筵席,俗称“佳期酒”,赴席者多为预先选好的父母双全的好命青年,喝“佳期酒”和闹房往往间杂进行,直至拂晓。

迎娶次日,天一亮新娘便在“伴娘妈”的引领下进厨房行“下厨礼”,当天新娘还得参拜亲属长辈,行“见客礼”。当夜,伴娘妈备办糖茶、点心两份送入新房请新郎、新娘一道吃用,俗称“送房”。相当于古代喝“交杯酒”礼仪。

迎娶第三天,新郎须陪伴新娘同往岳父家,即新娘“回门”,新郎“做女婿”。女家要摆“女婿酒”宴请女婿,于当日返回男家,至此,整个婚嫁礼仪才告结束。

通婚制约

民国以前,县人同姓男女不通婚,民国时,法律只禁近亲结婚,故有少数同姓男女结婚。这时期,男女接触机会逐渐增多,有了双方交往谈恋爱的自愿婚姻,但议婚仍受双方父母制约。1949年后,男女结婚大多先自由恋爱,尔后由父母出面为其订婚并举行婚礼。

寿庆,俗谓“做寿”,亦称“祝寿”、“庆寿”。各地一般称年登50者(虚龄)谓之“上寿”。此后,每逢“十”岁之年,子孙即要为之祝寿庆贺,故寿庆又被称为“做十”、“贺十”。但是,连城、永定、上杭、武平、长汀、建宁、永安、龙海、华安等地,流行60岁上寿和做寿的习俗。在闽西、闽北,一些人家孩子10岁、20岁就给“做十”;沙县有祝寿从“三十做起”之说,霞浦也有少数人家30岁时“做第一寿”,福安有人40岁作“小寿(其他地方极少人“做四十岁”,因“四”与“死”谐者)。不过,无论是10岁、20岁“做十”,或是30岁、40岁“祝寿”,皆非真正意义上的“做寿”,而只是生日中比较重要的“整寿”或“大生日”。在这些地方,正式做寿也还是从年过半百后开始。上杭俗语曰:“一十二十无人知,五十六十打鼓震天地”。

做寿虽有“做十”之名,但福建民间往往并不是在逢“十”之年祝寿,实际上要提前或推迟一年。闽东、闽北一带及闽南许多地方,俗传“九”乃凶年,很难逾越,必须采取措施先予跳过。于是,人们兴以“九”做十,即49岁(48周岁)就做50大寿,59岁做60大寿,其余类推。待真的到了逢“十”之年,少数人还会再行庆寿。福州和莆田地区,则以男做九、女做十为常。据说男人最怕“九”,女人却无所谓。福州人男的做寿尚有“明九”与“暗九”之分,“明九”即49、59、69等,“暗九”指的是9的倍数:54、63、72等,或选“明九”、或选“暗九”,因人而异。漳州、三明、龙岩等地区,有些人是逢“一”做十,如50之寿于51岁做,60之寿于61岁做,连10岁、20岁亦不例外。但在闽西的永定、连城、上杭、武平、长汀等地,以“男做齐头女做一”为常见,即男性逢十之年(60、70……)祝寿,女性拖后一年(61、71……)做寿。在南靖船场,则恰好相反,为男做单(51、61……),女做双(50、60……)。大田人普遍忌讳80岁时做寿,恐招祸殃,当地俗谚云:“八十岁八十丁,八十一岁剩单身”或“八十岁八十丁,八十一岁点单灯”。据当地传说,从前有一人,80岁做大寿时,子孙满堂,全家老少合计也正好80人。第二年,他出门在外之际,家中惨遭土匪洗劫,家人均被杀戮,无一幸免。另有一种说法:从前一富有老翁,年届80岁时,全家祖孙共80口,门庭兴旺。某日,一算命先生告诉他:“你今年八十岁全家有八十人,明年八十一岁将只剩下你自己一人。”老者闻言颇感不悦,却也时时警觉和提防。这样,总算捱到了除夕,眼看再有一天就能度过期限,为预防意外,当夜老头子把家人全锁在城堡里,自己只身一人外出讨债,可就在此时城堡突发大火,全家人尽为烈焰吞噬。最终还是应验了算命先生的预言。由此,大田人的80大寿要么在79做,要么在81岁做,80本身被视为不吉之岁。福州、龙海等地亦存在类似情形,龙海俗谓“七成八败”;福州有一句骂人的话就是:“你娘做八十”。连城有的人不做“八十一寿”或81岁生日。

老师本来就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所以又称作教师、导师、师长等,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从古到今都有,是指专业传授学生知识、道德等的人,比如古代的私塾先生、现在学校的教师教授、各种各样的教练等等。当然,后来也用来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的知识和指导,且具有一定能力和才能的人,含有过去“师傅”的意思,因为在古代,老师多被称之为:师傅、夫子、教书先生等。教师的称谓确实很多,但尊称主要有两种,即老师和先生。老师是宋元时代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而先生则是对比自己年长且有学问人的称呼。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曾几何时,在现在社会上的不少场合中,突然流行起喜欢叫别人为“老师”来了。最常见的是众多电视综艺性节目中,不论年龄大小,资格如何,皆互称为老师,主持人更是一律称评委或嘉宾等为老师。另外在交际场合或社会日常生活等场面场境中,也会有不少人互相称谓老师。可以理解的是,称呼别人为老师,是对人表示尊敬尊重的意思,而自己则表现出某种谦虚的态度和姿态,当然,还包含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看上去似乎也无可厚非,既文明礼貌,谦虚客气,又互相学习,场面好看。可是,有时候听起来总觉得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小别扭,因为不管能不能称老师,都称之为老师,还是有点不太自然。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其实自古以来称老师为先生的很多,而且牵涉到许多行业,可谓范围甚广。比如教书的老师、有身份的知识分子、医生等;还有过去管帐的、看风水的、算命的、说书的等;另外还可以尊称某男性、自己或别人的丈夫为先生,甚至还可以尊称那些道高望重有才华的女性为先生等等。而真正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也有不少表示尊敬的美好别称。比如园丁、蜡烛、春蚕、春雨、人梯、孺子牛、人类灵魂工程师等。综上所述,作为受人尊敬的所谓“老师”,一定要名副其实,有一定的道德风范和知识才能的人才行,否则,就不能与称谓相匹配。

为什么有的人去算命,算命先生不给算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